“哈哈!”范举大笑,不管外界传唐寅这人如何残暴,但对自己倒十分有礼谦让,这一点足以令范举对唐寅留下好印象的。他说道:“唐大人施恩不求回报,这点令人佩服,难怪小女会选中大人啊!”

  “呵呵!”唐寅笑的有些尴尬。

  范举继续说道:“现在王廷的大臣都被钟天挟持,尤其是粱兴、舞虞、子阳浩淳这三位大臣,他们被钟天所制,导致梁家十个兵团、舞家六个兵团、子阳家四个兵团总计二十万的军队群龙无首,现已全归钟天调遣,另外,本由君上掌控的五个兵团早已被钟天收买,以他马首是瞻,加上原本就归他自己所属的六个兵团,他现在所控兵力已超过三十万。”

  这么多兵力!众人听完,面面相觑,脸色凝重,谁都没有接话。

  唐寅皱起眉头,疑问道:“那各地的地方军呢?据我所知,各地的地方军还有二十万之多。”

  “唉!”范举长叹一声,说道:“地方军都是临时凑出来的乌合之众,军资、粮草都不足,既不是中央军的对手,也不是宁军的对手,现在已被钟天和宁军联手围困在盐城之外。钟天已给各郡的郡守下旨意,询问是否愿效忠于他,若是点头也就罢了,若是摇头,那该郡派去增援盐城的军队恐怕也就没人能活着回来了。”

  唐寅缓缓点下头,忍不住看眼邱真。

  不管邱真当初是如何考虑的,反正他是强烈主张暂不派兵增援盐城,现在来看,这个主张太正确了,若自己真领兵前往,现在就和其他的郡兵一样,被七、八十万的大军合围在盐城城外。

  邱真倒是不关心这个,他问道:“范老,君王……君王一族真的都被钟天杀了吗?”

  “何止一族?!”范举深吸口气,说道:“自钟天自立为王后,开始全国捕杀展姓,只要抓的姓展的人,不问青红皂白,不问是否是王室宗亲,一律处死。各郡郡守对钟天效忠的很重要一条就是看能上交多少展姓人的人头。想必用不了多久,钟天的旨意便会传到唐大人这里了。”

  众人吸气,心中不约而同的叹道:好狠的钟天啊!

  不过邱真闻言,却隐隐露出窃喜之色。

  范举幽幽说道:“自古以来,人心难测。钟天本是君上最为信任的人,他虽然身为四大权贵之一,但从不争权,也不争功,钟家也是四大权贵中最为本分的一个,可谁能想到,最本分的人却暗藏狼子野心,唉,也许真是天要亡我大风啊……”

  “范老,现在断言还为时尚早。”邱真回了一句,话是对范举所说,目光却是盯着唐寅,他的意思也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唐寅高举风国的旗号,昭示天下,讨伐钟天这个叛贼。

  唐寅坐在椅子上,没有表态,他低着头,故意不去看邱真,沉默无语。

  他可不是那种头脑一热就冲动行事的人,钟天已经控制了所有的中央军,估计那二十万的地方军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届时就是五十多万的军队,再加上宁国的四十万大军,兵力差不多能达到上百万,自己只二十万人,以一郡之地,如何与他抗衡?

  别说攻打盐城,只怕刚一出天关,就得淹没在钟天的兵海之中,到时他不仅会害死自己,也会害死麾下二十多万的将士,这么多条人命背负在自己一个人的身上,唐寅又哪里敢不慎重。

  第0163章 盐城来信

  唐寅沉默许久,方抬起头来,冲着范举一笑,说道:“范老一路辛苦,我先让人准备好住处,你在天关休息一晚,等明日早上,我再派人送你去顺州。”

  “多谢唐大人!”范举站起身形,拱手施礼。

  “范老客气了。”唐寅笑道:“以后直呼我姓名就好。”

  “呵呵,好好好,老夫先告辞了!”

  唐寅送走范举之后,回到帐内,见手下众将都没有离开,大眼瞪小眼地瞅着自己,他噗嗤一声笑了,问道:“你们都看我做什么?”

  邱真可没时间打哑谜,他直截了当的问道:“大人是意思如何?”

  “什么意思?”唐寅装糊涂。

  “到底要不要对钟天宣战?”邱真步步紧逼。

  唐寅敲敲额头,说道:“此事,容我再想想。”

  “大人不要考虑了,现在钟天还立足未稳,正是时机,等以后钟天势力巩固,再想搬倒他,可就难上加难了,难道大人真打算做亡国之臣,甘居于叛贼钟天之下吗?”邱真的语气开始急迫起来。

  唐寅脸色微变,眼中精光顿现,可转眼又恢复正常,他呵呵一笑,环视众人,说道:“我累了,大家也都先回去休息吧!”

  这回众人的意见倒是出奇的一致,都主张举动讨伐钟天,恢复风国。

  别说是他们,就连下面的士卒以及百姓们都对钟天恨之入骨,谋害君上、自立为王也已属大逆不道,而最可恶的是钟天竟然把国号都改了,要知道风人祖祖辈辈都是风人,以风人自居已有上千年,哪是说改就能改的,在风人看来,钟天的做法是背弃祖宗,人神共愤。

  不过现在唐寅是郡守,他不下令,谁都没有办法,只能坐等他的决定。

  唐寅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天眼和地网派出去的密探已将盐城的情报源源不断的传回。

  钟天为了拉拢宁国,巩固自己的王位,不仅把潼门连同潼门以西的二百里风地割让给宁国,而且还举国向宁国称臣,年年进贡,这意味着风国以后就是宁国的属国,要服从宁国的指挥。

  另外,钟天为了进一步拉拢粱、舞、子阳三家权贵,得到他们的支持,还许诺继续给予粱兴、舞虞、子阳浩淳三位家族长高官厚禄,并赐封属地,还要与舞家结亲,打算迎娶舞虞的长女舞媚,立为王妃。

  听到前面那些消息,唐寅并未怎样,而听到后面这个消息,唐寅当即大怒,以前他只把舞媚当成自己的红颜知己,并未察觉对她还有其他的情愫,但现在听说钟天要立舞媚做王妃,立刻有种自己视为珍宝的宝贝被人强取豪夺抢走的感觉。

  盐城的消息还在陆陆续续的传回,通过密探,唐寅了解到粱家、舞家、子阳家的人已全被钟天软禁起来,钟天要娶舞媚一事已成定局,婚期就订在下个月的月底。

  和唐寅截然相反的是邱真。

  听说钟天要娶舞媚,邱真则是大喜,心中感叹,真是天助我也。这时候,他反而不再硬劝唐寅,而是不停的在他耳边念叨,什么杀君之仇能忍但夺妻之恨不能忍;什么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还算什么男人等等诸如此类的刺激之词。

  如果唐寅不把邱真视为朋友、兄弟,恐怕早就一刀把他劈了。

  这段时间,风国各地的豪杰也在大批的涌入天渊郡。

  当初为了增援盐城,风国各郡都把兵力调空了,现在唯一拥有重兵的就是天渊郡。唐寅坐镇天关,麾下大军二十余万,又有天关天险做屏障,可以说目前风国境内唯一能与钟天相抗衡的势力就属唐寅这一系,风国的有识之士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自然也就向他这里云集。

  逃难到天渊郡的风人中也不乏出类拔萃的人才,其中有三个人最被唐寅重视。

  其中一位名叫彭浩初,他本是风国河西郡郡兵副统帅,河西郡也就是被钟天大笔一挥割让给宁国的那一郡,当初增援盐城的时候,他也随军到了盐城城外,与宁军交战,本来风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中央军加地方军共计五、六十万人,击败四十万远路而来的宁军不成问题,但仗打下来,风军连连失利,损兵折将,尤其是中央军,屡屡遭受宁军重创,这时候,彭浩初就意识到王廷内有人作梗,而且还精准的判断出就是四大权贵中的钟天,只可惜他位轻言微,没人听他的,反过来还警告他不要污蔑王廷重臣。

  再后来,彭浩初感觉这仗打不下去了,便主动向河西郡军的统帅告病修养,后者没有让他回家,只让他留在盐城,当钟天造反的时候,彭浩初第一时间趁乱逃出城,因为家已成为宁土,不敢再回家,审时度势之下,便流亡到天渊郡,来投靠唐寅。

  对于彭浩初这个人,唐寅非常欣赏,便收为己用,任他做天渊军直属军的副统帅,配合古越共同掌管这三个兵团。

  古越对自己忠诚,但缺少谋略,而彭浩初这个人谋略很强,但却是后加入自己麾下的,忠诚难以保证,让他做古越的副手,正好可以互补。

  另外两位,都是文人,一位叫张哲,一位叫玄望。

  玄望不会出谋划策,也不会领兵打仗,唐寅之所以看重他,是因为他给带唐寅一样东西,弩机。

  在当时弩机还不盛行,唯一应用弩机的诸侯国是川国。各诸侯国对弩机的争议很大,它虽然使用方便,又不耗费体力,但缺点也很致命,那就是威力太小,弩机无法象弓箭那样射出抛物线,射程自然也大大缩短,弩机是属于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武器,也正因为这样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玄望带来的弩机是经过他自己改良过的,上有三箭,可三箭齐发,亦可三箭单发,补充箭支也方便迅捷。他曾经向风国王廷推荐过自己制作的弩机,不过风国本就不是个重视箭射的国家,何况还是弩机,也没有人太关注他,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现在玄望又来找唐寅,向唐寅推荐自己的弩机,这回他终于是得到了认可,唐寅并非这个时代的人,对弩机自然也不陌生,深知这种武器在近战的厉害之处,随即奖赏给玄望不少的金银,又给予他官职,并让他监管制造更多的弩机,先应用于天眼、地网和暗箭这三支部队。

  至于张哲,则是三人中唐寅最为看重的一个。

  他向唐寅提议,应举兵讨伐钟天,但他可不是仅仅提议而已,还给唐寅提出了三个必胜的理由。

  其一,钟天大逆不道,弑杀君王,唐寅领兵讨伐,名正言顺,首先在名义上就是正义之师。

  其二,钟天卖国求荣,篡改国号,风人深恶痛绝,唐寅讨伐,是民心所向,在民心上占尽优势。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钟天兵力虽众,但都是乌合之众,二十万的地方军一盘散沙,行同虚设,三十万的中央军亦是忠诚不足,王廷的直属军是被他用重金收买的,自然没有忠诚而言,而粱家、舞家、子阳家的兵团也仅仅是因为三家的族长被钟天软禁才不得不受他控制,若是能把三家族长救出,那这二十万的军队立刻就会倒戈。真正对钟天算得上忠诚的其实也仅仅是他直属的那六个兵团而已。至于宁国的四十万大军更是不足为虑,他们远征到风土,补给线过长,一旦断其补给,四十万宁军不战自乱,何况他们到风国已有数月,又连番征战,士卒疲惫,思乡心切,战力已远不如刚来时那么强盛。

  张哲对唐寅提出这三点必胜的理由令唐寅安心不少,邱真也一直向他提议举兵进攻钟天,可邱真并未告诉他胜算有多大,具体又该怎么做,所以唐寅心中没底,犹豫不决,而张哲一番分析下来,唐寅的信心立刻足了起来,也认识到自己拥有与钟天一较高下的可能。

  这时候的唐寅还是没有明确表态要出兵讨伐,只是对投奔过来的人才、豪杰一律照单全收,先纳入自己的麾下再说。

  随着这些人才、豪杰的加入,天渊军的实力大大增强,能征惯战的将领、深谋远虑的谋臣也渐渐多了起来,不过他们投靠唐寅的首要目的都是指望唐寅能起兵复国,但他迟迟不表态,人们的情绪也都开始有些浮动。

  这一天,逼迫唐寅表态的日子终于到了。

  钟天的旨意送抵天关。

  送旨意的人名叫赵尔,他本是钟天的门客,俗话说一人升天,鸡犬得道,钟天自立为王,下面的门客们也都获得了官职。

  赵尔在随行侍卫的保护下趾高气扬的进入天关,近来之后,举目四望,看着周围人山人海的天渊军,他面无惧色,高声质问道:“谁是唐寅?还不出来快快接旨?”

  在天渊军众多将士的注目下,唐寅从大帐中迈着四方步缓缓走出。

  人们见到他出来,顿时都屏住呼吸。

  众人都知道钟天旨意里能有些什么内容,只要唐寅一接这个旨,就等于是对钟天伏首称臣了,那能光复风国的最后希望也将宣告破灭。

  这时,整个大帐前的广场上人头涌涌,黑压压的一片,但却没有一人说话,时间仿佛都停止了似的,安静得可怕,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士卒,无不把心提到嗓子眼,只等唐寅的抉择。

  第0164章 我的决心

  赵尔用眼角瞄了瞄唐寅,阴阳怪气地问道:“你就是唐寅?”

  唐寅打量赵尔两眼,点头淡笑道:“是!”

  “唐寅接旨——”赵尔不再废话,拿出钟天的旨意,大声喧唱。

  可说完‘唐寅接旨’之后,见唐寅只是低下了头,却站在原地未动,赵尔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怪眼一瞪,提高嗓音,再次说道:“唐寅接旨!”

  唐寅闻言,还是未动,更没有下跪接旨的意思。

  这时候,周围的天渊军人群开始出现阵阵骚动,依旧没有人说话,不过甲胄之间的摩擦声却已此起彼伏,朱诺站在人群前列,环眼怒睁,回手握住佩剑的剑柄,作势要拔剑,白勇急忙将他的手腕按住,冲着他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冲动。

  他们现在还不清楚唐寅的决定,怎能轻举妄动?

  受到白勇的阻止,朱诺握剑的手才慢慢松开。

  场内。

  见唐寅还是未动,赵尔气极,指着唐寅的鼻子尖声叫道:“大胆唐寅,你还不赶快下跪接旨,难道你要造反不成?”

  “哈哈——”原本垂首而站的唐寅猛然抬起头来,一对闪烁着邪光的眼睛几乎要射出光芒,也把赵尔吓了一跳。后者心中骇然,结结巴巴道:“唐寅接……”

  “我接你妈!”毫无预兆,弯刀已出现在唐寅手中,随着他手臂挥动之间,弯刀由下而上的斜扫出去,随着咔嚓一声脆响,赵尔的半个脑袋被硬生生削掉,脑浆流淌了一地。

  唐寅大步上前,一把将断头的头发抓住,然后把赵尔的半个脑袋高高举起,冲着四周的兵将大声喝道:“这就是我的决心!”

  哗——此刀一出,此言一出,广场内霎时间一片轰动,不管是士卒还是将领,无不齐声呐喊:“大人威武,复国、复国;大人威武,复国、复国——”

  喊声持续,久久不绝,以邱真为首的众将领们也终于是长长出了口气。

  唐寅一刀斩杀赵尔,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这也是他对钟天的正式宣战,双方之间即将展开的大战也悄然拉开帷幕。

  虽然张哲已给了唐寅必胜的三大理由,不过现在毕竟是敌众我寡,不能草率出兵。

  明白了唐寅的决定,上官元吉、范敏及其唐寅的门客们也都赶到天关。

  上官元吉见到唐寅之后,第一句话便直接说明道:“不管大人与叛军打到什么程度,只要没等最后关头,绝不能退守天关,让兵临城下的事情发生。”

  “啊?”没想到上官元吉突然给自己冒出这么一句,唐寅疑问道:“为何?”

  上官元吉正色反问道:“大人的根基是什么?”

  没等唐寅回答,他抢先说道:“就是天渊郡,大人坐拥二十余万的军队,靠什么来支持,就是靠天渊郡的繁荣,一旦让敌人兵临城下,堵住天关,那就等于封住了天渊郡,届时商人逃离,百姓逃难,天渊郡就会变成了以前的平原县,没有财政收入,二十多万的军队又如何供养?”

  唐寅细细一想,虽然觉得上官元吉的话有些言过其实,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天渊郡的繁荣就是靠外地商人拉动起来的,财政的来源也有很大一部分取自于他们身上,如果大军压境,这些外地商人肯定会跑掉,这对天渊郡的伤害也不可小觑。

  如此来看,要与钟天交战,最好就是以天关以外的战场为好,为了使己方的财政不受损失,就必须得舍弃防御而选择进攻。他点点头,含笑说道:“元吉,我知道了。”

  晚间,唐寅召集麾下众将,商议军务。

  现在,天渊军的编制齐全,文官、武将众多,商议军务时,仅仅是兵团长的将领就有二十多号,副兵团长已经挤不进大帐之内。

Prev | Next
Pg.: 1 ...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 1114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