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她拿出来解了徐家的燃眉之急,也算是用得其所。何况我把当年卖地的钱补给了她。无论如何不肯要
。地契就一直放在娘那里,”
又道,“这次要卖的地一共有四百多亩。章丘那一带的人大多数都知道我要买回这块地,还有些闲帮专使欺
诈的手段哄骗那些地主卖地。所以我明天一早就赶去章丘,免得地没买成,强买强卖的名声却落下了。”
这算不算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既然如此,侯爷还是仔细思量一番的好.'
十一娘劝他,“免得被御史弹劾,又成了一桩事不说。传出徐家卖媳妇的产业,那就更不好听了!”
“我何尝不知道!”
徐令宜无奈地道,“所以这些年只继继续续收了八百多亩。这次去也是看看情况,能买下就买下,万一不行
,也只好再看机会了。”
又道, “只是这年月越久,这田产的变化越大,只怕越不容易买到手了。”
很是遗憾。
十一娘能理解徐令宜的心情,但更关心三十六台嫁妆和六千亩上等良田之间的关系。
第二天送走徐令宜,她立刻抬了宋妈妈来问。
“我听陶妈妈说,二夫人嫁过来的时候,太夫人帮着添了嫁妆的。可有此事?”
“有啊!”
宋妈妈笑着,然后凑到十一娘的耳边低声道:“项大人,是嗣子.'
然后直了身子笑道,“当时二夫人嫁过来的时候,搬了好几车书过来。项家老夫人说了,免得以后起纠纷,
这些东西就不上礼单了。”
太夫人心里过意不去,就把自己当年陪嫁的一对一尺来长的羊脂玉玉如意,还有些贵重首饰送给了二夫人。
项家老太太很喜欢,说我们家太夫人是爽快磊落的。所以二夫人嫁过来的时候,用太夫人给的那对玉如意做
了第一台。三夫人刚嫁进来的时候,还为这事和三爷置过气呢!”
不上礼单,那就是说,这些书全送给了徐家!
“那我姐姐知道不知道?”
十一娘沉吟道。
“应该知道吧!”
宋妈妈有些不确定,“二夫人搬过来的书就放在韶华院,四夫人刚嫁过来的时候,还曾经向二夫人借过书的

第317章 挑选(下)

十一娘沉思片刻,又问“那你知不知 道,二夫人有笔压箱的钱?”

宋妈妈一怔,低声道“奴婢不大清 楚。”眼睑低垂好像在回避什么。

十一娘没再问。

宋妈妈毕竟是个仆妇,有些事,以她的立 场,说出来就是僭越了。

她转移了话题:“眼看要到端午节了。明 天一早回事处的要到翰林院姜学士家里送端午 节礼。到时
候你带两个小丫鬟,带些香药、五 色荷包什么,跟着过去给姜夫人问个安,然后 探探口气,看姜先生家的
太太、小姐什么时候 到京里。”

谆哥的婚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十一娘 这么一说宋妈妈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忙笑 着应“是”。

十一娘去了太夫人那里。

徐令宜走得很低调,在太夫人那里只说是 有事要出几天门,更没有让妻妾子女送行。

太夫人不免担心“老四这是要去哪里? 五月初五即是你及笄的日子,又是端午节了, 他到处乱跑些
什么啊!”

徐令宜没有跟太夫人说自然有他的考 虑,十一娘不好多说,笑道“侯爷做事一向 稳妥,应该早有安
排。走的时候还让我打听一 下姜先生家的太太、小姐什么时候进京,帮着 谕哥儿收拾行囊。”然后把明天
宋妈妈去姜 家探消息的事告诉了太夫人,又和她老人家商 量,“那姜先生既然不恋仕途,想必品行高 洁
。渝哥又是去求学,我想要是太过铺张奢 侈,姜先生看着只怕以为我们舍不得孩子吃 苦、谕哥儿吃不得苦
。” 太夫人听了点头:“你的意思呢,”

“我的意思,丫鬟里文竹最尽心,小厮里 小禄子最尽心,不如就带这两个贴身服侍的 再加一个年长
的、两个壮年的随从随谕哥去乐 安。您看怎样?”

“恩!”太夫人道,“那就照你说的。让 白总管帮着挑个年长些、有见识的,有什么事 也知道应该
怎么办。再派两个身强体壮的, 也有人干粗活。”然后问十一娘“谕哥那 边的东西可都开始拾了?”

“还没有呢!”十一娘笑道,“侯爷说, 等他回来了再和姜家商定具体启程的日期。”

“到了乐安可不比在家里。”太夫人听了 道,“那可就要悬梁刺股刻苦攻读了。这几天 让他别温习
功课了。歇一歇吧!”

自从徐令宜和徐嗣谕谈话以后,徐嗣谕就 没再去族学,遵照徐令宜的意思在家里准备去 乐安的相关
事宜。

“是。”十一娘笑道,“只是谕哥儿读书 一向用心,您让他闲着,他反而不安心。也就 随他去了。


她说着,太夫人想起谆哥来“……今天 是第一天上学,我们等会偷偷去看看吧!”

徐令宜安排好谆哥上学的事才动的身,把 中午招待赵先生的事交给了徐令宽。徐令宽 为这件事请了
罗振兴做陪不说,还特意请了一 天假在家里。

“下午吧!”十一娘委婉地道“上午 先生讲讲规矩也就到了吃饭的时候。”

太夫人想了想,差了魏紫去垂花门:“四 少爷一下学就领到我这里来。”

魏紫笑着去了。

十一娘就陪着太 夫人说话。待午初,魏紫 帮谆哥拿着深蓝色毡包走了进来。

“祖母!”他笑嘻嘻地扑到了太夫人怀 里,蹭了两下才站直了身子恭恭敬敬地给十一 娘行礼。

太夫人见他头上还有薄汗,忙叫姚黄打水 给他洗脸,等他收拾干净,又搂在怀里问他上 学的事。
“先生都讲了些什么?”

“下午才开始讲课。”谆哥笑道,“上午 只让告诉我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学,什 么时候休息
。”

“休息?”太夫人听着微怔,“离端午节 还有半个月呢!”

“端午节休息是端午节的,平时也休 息。”谆哥道,“每个月初十、二十和三十都 不上学。端午节
、六月六、中元节、中秋、 重阳、冬至、春节、清明……”谆哥扳指头一 个一个的算,“都放假。”

太夫人听的目瞪口呆,半晌才望着十一娘

道:“这这会不会太多了?”

十一娘也觉得有点多。

谁知谆哥却道“不多,不多。先生说 了。每个月的初十、二十、三十要洗头洗 脸,端午节要看赛龙
舟,六月六晒书,中元节 要供奉祖先,中秋节要赏月,重阳节要登高, 冬至要吃火锅,春节要休息,清明
节要踏 青。”他扬着小脸望着太夫人眼角眉梢洋溢 着快活,“先生还问我,燕京哪里可以看赛龙 舟,到
时候要带了我一起去看。” 十一娘听着心中一动,笑道:“那先生也 带你去登山、踏青吗?”

“当然”谆哥昂着头,挺了挺胸.“先 生说了,有事弟子服其劳。到时候我要帮先生 背书筐的。”
又道“祖母,燕京哪里能看赛龙舟?”

太夫人就笑道:“西苑运河就有赛龙舟。”

谆哥听了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等会去告诉先生去。免得他找不到地方。”

赵先生当年曾在中山侯府坐馆,又怎么会不知道西苑运河每年五月初五有赛龙舟!

十一娘笑道:“是先生让你来问的吗?”

谆哥听了忙道:“不是,不是。是我想着先生不是燕京人,到时候我们去看龙舟,要是走错了地方怎
么办?”语气十分的维护。

太夫人和十一娘听着都笑了起来。

正巧有丫鬟进来问饭摆到哪里,大家打住了话题,到东次间去吃了饭。

太夫人让姚黄服侍谆哥去午觉,谆哥却要去双芙院。“……先生在做笛子。说是给我做的。”

他拉着太夫人的衣袖扭来扭去,一副非去不可的样子。


太夫人笑呵呵地应了,吩咐谆哥身边的丫鬟,婆子好生照料,让姚 黄送着出了门。

转头却敛了笑容,对一娘道:“我们下午去看看!”

是觉得谆哥对先生太过亲近了吧?既担心赵先生到时候挟谆哥插手徐家的事务,也怕天长日久徐令 宜
在谆哥心里夫去了父亲的威严。

十一娘含蓄地道:“侯爷是父亲,自然要有严父的模样。可谆哥 毕竟还小,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有
赵先生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人陪 着,想来性情也会开朗些。再过几年,懂事了,也就知道孰是孰非了。”

太夫人还是有些不放心:“还是去看看的好!”

等太夫人午歇起来,十一娘就陪着太夫人去了双芙院。

她们从徐令宜的外院房绕道去了双美院正屋的后院。

黑漆葵纹隔扁半开,谆哥正歪着小脑袋描红。有温和的声音提醒 他:“坐直了。不然要成驼背的。走
到哪里都要矮人一截。”
谆哥听了笑嘻嘻地坐直了身子。

十一娘扶着太夫人沿着墙角向左走了几步,看见一个穿着青色杭绸 衣衫的修长背影,正背手而立望着
谆哥。看见谆哥写得很认真,他笑 着转身回到了自己书案前,正好被外面的人看了个清楚。



三十来岁的年纪,皮肤白暂,眉清目秀,举手投足间轻柔大方, 显得很斯文。

太夫人看着微微点头,和十一娘回了内院。

“看样子到不错。” 十一娘听了笑着帮太夫人奉了茶。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卓侍郎家的夫人亲自来拾夫人送端午节的节 礼了!” 十一娘和太夫人不禁交
换了一个眼神。

“多半是为贞姐儿的事来的!”太夫人低声道。

十一娘点了点头,辞了太夫人,在花厅见了卓夫人。 卓夫人带了几把款式新颖的团扇,还带了些新鲜
的桃子和李子。 “是一点心意。”

十一娘笑着收了。

卓夫人问:“怎么不见大小姐?”

“在屋里做针线呢!”

卓夫人就提出来要见识见识:“一到燕京就听说夫人的手巧,大小 姐既然跟着您,针黹上想来也非同
一般。”很是坚持。

十一娘笑着和她去了垂纶水榭。

路上,卓夫人笑道:“我们家老爷最钦佩的人就是侯爷了,常常 对妾身说,要不是有侯爷,我们家哪
里有今天。让我多和夫人走动走 动。只是我见识浅薄,有什么做得不妥当的,还请夫人多多指教才 是。”

姿态放得很低。

“夫人太客气了!”十一娘谦虚道,“我年纪轻,应该多向夫人请 教才是。”

“我不过是比夫人痴长几岁罢了。”卓夫人笑道,“就是我们家 老爷,也常怨我行事急躁欠稳妥。我
以前还有些不服气,来了燕京之 后才知道自己坐井观天,还是我们家老爷说的有道理。只盼着我们家 大少
爷能早些娶个能干媳妇回来。我也就能卸下这肩头的担子,一心一 意把两个小的拉扯大了。”语气很是诚
恳。

十一娘只相信白纸黑字的条款,不相信口头的承诺。 “卓夫人真是个有福气的。”十一娘和她寒暄,
“过两年就可以 做享请福了。”

两人说着进了垂纶水榭。

贞姐儿正在水榭的东间绣门帘子。见十一娘带了客人来,忙起身 相迎。

卓夫人看着绣品夸了贞姐儿半天,这才和十一娘去拾太夫人请安。 太夫人留她吃晚饭。

卓夫人再三推辞,打道回府。

太夫人就问十一娘:“都说了些什么?” 十一娘把卓夫人的话告诉了太夫人。

太夫人沉默半晌,道:“你看,卓夫人有几份真心?”


318章:熙熙(上)

十一娘笑道:“有几份真心我看不出来,卓家真心想和我们结这门亲事却是真的。”

太夫人微微翕首,道:“明天是陈阁老家娶媳妇吧?你到时候去了,不妨和李夫人、周三媳妇多说说
话儿。把卓家想和我们结亲的事传出去!”

十一娘有些诧异。

太夫人笑道:“她今天又是亲自来送端午节礼,又是去看贞姐儿,别人不知道还好,知道了,只怕以
为我们两家好事将近。”

十一娘恍然,笑道:“就算我和李夫人、周夫人说了些什么,那也是女人们说的话,算不得数。”

“正是这个理。”太夫人笑道,“只是你也别说过了。免得婚事不成,把自己给陷了进去。

如果话说过了头,到时候婚事没成,大家不免会猜测她在家里没有说话权。

十一娘笑着应“是”,有小厮进来:“白总管说,侯爷差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是让直接进来回话
,还是派个妈妈去问?”

太夫人笑道:“我都一把年纪了,让他直接进来回话吧。"小厮应声而去。屋里除了杜妈妈几个年过五
旬的在一旁服侍,其他的人都避了。

十一娘由琥珀陪着坐西次间。屋子里静悄悄的,厅堂里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虽是王家的旁枝,却是嫡房。祖父的时候曾帮着管过府里的内务。到了王公子父亲这一辈,兄弟五
个,排行第二,做了福建布政使的就是王公子的五叔。王公子的父亲也曾中过秀才,后来科场上一直不太得
意,五年前接了本房的生意,帮着管些内务。母亲是保定人,外家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嫁过来后生了三女
一子。为人恭谦温良,是妯娌间有名的贤德之人。三个女儿一个嫁到了保定,一个嫁了大埋寺丞正李大人的
侄儿,一个嫁了翰林院韩大人的儿子,都是正正经径、清清白白的人家。王老爷对王公子一向严谨,王公子
年纪虽小,却举止沉稳。从前在王家族学里读书,后来跟着翰林院的韩大人读书。去年刚中了童生。身有个
从小服侍的丫鬟,比王公子大三岁。”

太夫人赏了一两银子,打发去了。回头问十一娘:“你看怎样?”

十一娘想着那个比王公子大三岁的丫鬟… …心里又明白这个问题在太夫人等人眼里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她笑道:“也不知道孩子长得怎样?”

“又不是要你这个时候就定下来。”太人听了笑道,“正好老四不在家,你也可以到处看看。

”然后讲了一些结亲的趣闻,待谆哥下学,问了他几句上学的情况。

谆哥答得眉飞色舞,十一娘放下心来。

然后二夫人带着贞姐儿、徐令宽和五夫人带着歆姐过来。知道徐令宜有事出了门,大家也没有过多的
惊讶,等徐嗣谕和徐嗣诫过来。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饭,二夫人领着贞姐儿留下来服侍太夫人歇息,其他人
各自回了屋。

十一娘前脚刚进门,后脚文姨娘和乔姨娘过来了。

两人给她请了安,十一娘就端了茶。

乔莲房看着膝盖微曲,正要行礼退下,文姨娘却突然从衣袖里拿了两方帕子出来:“夫人,您看看这
两方帕子怎样?”

十一娘接了帕子。

一块月白色绣着麻姑献寿,一块大红色凤栖梧桐。

Prev | Next
Pg.: 1 ...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 227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